中国鹅卵石丰富,价廉物美。鹅卵石有很强的亲和力,经流水的切割、剥蚀、流移、冲刷和磨洗而形成的漫长地质历史,令人领略到天赐尤物的尽善尽美;其纹理清晰,千姿百态,妙趣横生,让人体验到大自然的神韵与灵性。鹅卵石在公共环境空间里追寻着一种天然真趣,可作为山水的象征。人们通过观赏巨型鹅卵石,而联想到山川溪流,从而达到与自然亲近,陶冶性情之体验。
鹅卵石在环境中能起到一种既对比又协调的效果,丰富视觉,造成美感。如草地、泥土等软性材质和鹅卵石硬性材质的对比,鹅卵石的米黄色和植物绿色的对比,鹅卵石的有机形和环境中无机形的对比,鹅卵石的天然肌理和周围环境的对比,巨型鹅卵石和树、草体量的对比,鹅卵石造就的小空间和主体建筑的大空间对比等。一块造型奇特的巨型鹅卵石,就像是一首无声的诗,一幅立体的画,是宇宙间古老、天然的高雅艺术品。
巨型鹅卵石具古、拙之美,历经千年风吹雨淋而成,有着“古”的文化品格。中国人欣赏的石,不但要怪,而且要“丑”。中国艺术家对怪且丑的石头倍加欣赏,清·郑板桥有精彩之论:“米元章论石,曰瘦、曰皱、曰漏、曰透,可谓尽石之妙矣。东坡又曰:石文而丑,一丑字则千态万状皆从此出……燮赏画此石,丑石也,丑而雄,雄而秀。“这种美学思想在刘熙载《艺概》中得到了强调和发挥:“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一“丑”字,丘壑未易尽言。”这是一种高层次对美的欣赏和追寻。
巨型鹅卵石的运用 以石造景在我国园林中,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变的手法。明末着名造园学家计成在《园冶》中对石就有深刻的见解:“取巧不但玲珑,只宜单点;求坚还从古拙,堪用层堆。须先选质无纹,俟后依皴合掇;多文恐损,无穷当悬。”
除单点、层堆是常用的两种手法,还有几种表现方法:
① 平面构成法:即选择不同的鹅卵石进行“组装”,按形式美的规律,经概括、整理、加工、取舍,构成景观。符合平面构成的原理和形式美的规律,是鹅卵石造景成功与否的关键。概括地说,就是要均衡变化、多样统一;对比呼应、虚实相生;节奏韵律、错落有致;整体联系、比例协调。散、乱、无重点是常见的鹅卵石平面构成的弊病。
② 雕塑结合法:鹅卵石为自然物,经艺术家创造加工,形成有特殊意味和内涵的雕塑小品,给人以遐思和想象。其手法多样,或雕、或刻、或凿,要求设计师有一定的创造性、造型能力和审美水平。
③ 意象造型法:以鹅卵石进行组合,造出具一定意象的景观。其与观众在心理和视觉上相碰撞,使人们体悟到一种文化内涵。如似人像的造型,会引发望夫石的想象;从石的拟态之中得到物的情趣,产生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④ 大地艺术法:大地艺术是一个非常有影响的艺术流派,为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它的形式语言追求简单化,多为几何形,点、线、环螺旋、金字塔是频繁使用的形式。从创作语言角度来看,大地艺术表现了一定的抽象性特征。其艺术效果能带给观众意趣和形式的美感。
⑤ 鹅卵石与文字结合法:鹅卵石是文字很好的载体,文字通过书法家的书写,与鹅卵石融为一体,自成一块景观石。书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仅能点醒园林意境,而且是独立的审美对象。在现代环境中,鹅卵石与书法的结合也能起到此作用。但要注意的是,书法的风格要与环境的气氛和格调相称,或浑厚端庄,或清雅秀丽,随景而书。
⑥ 综合运用法:鹅卵石在造景中,常和水、树、草、土等一起模拟自然,浓缩、提升自然环境,达到造景目的。以土载石,配以草木,动之以水,令人有涉身溪谷之感,探野之趣。要重点突出,虚实结合,忌面面俱到。总之,鹅卵石的运用手法应是变化丰富,不拘一格。
在环境建设中,巨型鹅卵石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和运用价值,既能减少投资成本,又能达到良好的景观艺术效果。在提倡效益建设的今天,鹅卵石不失为造景的好材料。
黄河中游河南境内两岸,分布着大量的鹅卵石,有石英质、花岗岩质及杂石质等。其中石英质鹅卵石约占总量的五分之一左右,仅河南省市郊济源市和洛阳孟津县采石场石英质球石的储量约在几十万吨以上,而且质地较纯,相对密度较大,表面光滑细腻,经挑选后,完全可作为大吨位球磨机中的研磨介质。其研磨效率高,成本低廉,值得向中西部陶瓷企业推荐使用。